就着七夕,看完了冯唐的《活着活着就老了》。 最终还是没有去约会小姑娘,呵呵呵… 下单一套史记吧,没有特别想看历史,只是暂时也不想去找其他书。 再说,终究是要看的。
活着活着就老了
- Post author By David
- Post date
- Categories In ilife
- No Comments on 活着活着就老了
就着七夕,看完了冯唐的《活着活着就老了》。 最终还是没有去约会小姑娘,呵呵呵… 下单一套史记吧,没有特别想看历史,只是暂时也不想去找其他书。 再说,终究是要看的。
Single, again.
今天听到有人在讲“择一城而终老”,于我,应该是重庆吧。
买这本书的原因跟其他时候差不多,看完一本,寻找一本。 一本很薄的书,当时看到书的背注,就决定买了。在当下凡事推崇为快不破的氛围下,这确实让我眼前一亮。 是速度是出神的形式,这是技术革命送给人的礼物。跑步的人跟摩托车车手相反,身上总有自己存在,总是不得不想到脚上水泡和喘气;当他跑步时,他感到自己的体重、年纪,就比任何时候都意识到自身与岁月。当人把速度性能托付给一台机器时,一切都变了:从这时候起,身体已置之度外,交给一种无形的、非物质化的速度,纯粹的速度,实实在在的速度,令人出神的速度。 慢的乐趣怎么失传了呢?啊,古时候游荡的人到哪儿去啦?民歌小调中的游手好闲的英雄,这些漫游各地磨坊、在露天过夜的流浪汉,都到哪儿去啦?他们随着乡间小道、草原、林间空地和大自然一起消失了吗?捷克有一句谚语用来比喻他们的甜蜜的悠闲生活:他们凝望仁慈上帝的窗户。凝望仁慈上帝窗户的人是不会厌倦的:他幸福。在我们的世界里,悠闲蜕化成无所事事,这则是另一码事了。无所事事的人是失落的人,他厌倦,永远在寻找他所缺失的行动。 然后这本书就没什么值得推荐的了,对于现阶段的我来说。
I’ll leave Shenzhen to Chongqing next Friday and then back to Bei Jing on Sunday. It has been quite a long time stay in Shenzhen-almost one month, and I think it’s time to leave now. I was sent here to work with the container network team and I don’t think I’ve done that well, anyway […]
愣是没有听到肥壕的声音,胖子这声音又小得出奇。 不过倒是挺好。
– – 出差的一个好处是,在酒店有不少时间可以用来看书 – – 顺便纪念一下我那还未泯灭的好奇心 这次出差到现在刚好过了1/4,今天早上看完了第二本书《永恒的终结》。 不知道是不是头天下午的那杯美式咖啡作祟,其实我觉得不是的,但我居然凌晨4点就醒了,而且再也找不到什么困意,索性起来看看同事张伟和广兴推荐的那本科幻小说,他们给我说翻译得不错。 谢天谢地,事实也正是如此! 看过太多烂翻译以后,我都有一份译者黑名单,遇到他们翻译的书一定不买。或许显得矫情,但水平有限和敷衍了事给人的体验是完全不同的。 好了,回到书本身。脑洞大开又合情合理,推荐,完毕。 我仿佛听到了一个来自远古的声音:“研发汪,大周末的加你的班吧,写什么文章,既然不想写推什么荐。 ——虽然我在加班,但我也要写,因为它改变了我对时间旅行的立场。 一直以来,我都认为时间旅行,穿梭时空等等是不可能的。但现在我觉得《永恒的终结》说的合情合理,而且我的理论坍塌了。 忘了具体什么时候,大概还在上初中,我也像其他科幻爱好者一样,思考过时间旅行这件事,但我得出了否定的答案,并且一直认为我的那套推理无懈可击。 简单来讲就是:每个时代都会有希特勒那样的人物出现,在未来肯定会有同样的野心家想要统治世界。在科技那么发达的情况下,如果实现了时空穿梭,野心家完全可以回到过去,统一世界。然而这并没有发生,所以时间旅行是不可能的。证毕。 ——但万一现实不止”一份“呢,就像《永恒的终结》里描述的那样… 为了不剧透,就写到这里吧,我还得好好加班呢,要不明天的报告咋个办。 不过虽然否定了自己这么多年来的立场,但一点悲伤的情绪都没有,反而有所期待。 是不是我们真能回到过去呢?